刚刚开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欧债危机持续升级,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等问题,在金融危机后海外市场不振的大背景下,更坚定了许多外贸企业“墙里墙外两头香”的想法。

扩内需的政策时机,加上企业有意愿,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建设成为两会期间的一个热议话题。

有赖政策层面调整

有专家认为,中国商贸流通业严重滞后于制造业和整体经济发展阶段,中国进出口商品的流通渠道体系大多处于残缺不全的状态,从而使得“中国制造”的全球整体流通能力偏弱,缺少对渠道的控制权和商品的定价权。导致中国流通能力弱小的一个核心原因,在于体制和观念造成的内外贸流通渠道长期分裂割据。

对此,商务部研究院外贸战略研究部副主任张莉表示,其实内外贸一体化的概念提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首先欧美国家并不存在内外贸分隔的问题,无可借鉴的理论支撑,事实上企业作为市场微观主体来讲,做内贸还是外贸国家政策都是允许的。

那为什么还要把内外贸一体化着重提出来呢?

张莉认为,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观念的问题。改革开放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国都是施行出口导向型政策,只是金融危机爆发后受外部环境所迫才开始大力挖掘内需的拉动作用,而非内生性地主动完善贸易体制。“资本流动都是趋利的。尽管表面内外贸无差别,但国家对外贸的重视和倚重,对出口企业的政策倾斜和一些出口产品的税收优惠,自然会产生传导作用。”张莉说,一体化不是单一的指外贸企业做内贸,也包括内贸企业“走出去”。要打通内外贸,最重要的是在国家宏观战略和政策层面做出调整。“立足大流通、大市场、大贸易,形成全球意识,消除内外贸之间的隔阂,无论是内贸还是外贸都一视同仁,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她还指出,内外贸一体化是大趋势,但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政策的松动和舆论倡导,经过危机整合后,我国会出现一些大的企业集团,他们的跨国运作本身也促进了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最后,形成中小企业都能在这样的带动和影响下施行一体贸易。“内外贸一体化或能成新一轮增长的最大动力。”

找到合适定位

记者了解到,宁波一家做家具出口的企业就是在金融危机后开始开拓国内市场,一度在四五个城市开设了专卖店。但去年由于经营方面的问题,已经取消两家店面。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倒逼虽然是一个原因,但现在内外贸一体比以往更受关注,也是因为国内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在提高。”“国际市场的规划在国内也适用,消费水平、消费能力、消费文化的不断融合和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让之前为世界生产的中国企业,可以转向为世界最大的市场生产。”

赵萍表示,对于外贸企业来说,要利用好自己的长处。比如之前做代工的,可以继续为国内的品牌商做供应链,之前做外贸公司的,可以利用对市场、消费者和代理机制、直销的研究能力,整合上游生产企业,转入国内市场或许更容易。“不要主观想做微笑曲线的两端,更要看是否具备华丽转身的资源。”
 

  • 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相当实用的课程,如果希望进入外贸行业的学生在就业前能够通过POCIB实训并达到要求,会受到企业的欢迎,会对其未来的职业生涯有很大帮助。
  • POCIB竞赛增加了学生校际间的交流,在高强度的比赛中,学生们除了疲倦以外,体现出更多的是专注、热情与顽强拼搏!
  • 什么是POCIB?POCIB能带来什么?
  • 咨询方式
    POCIB 报名咨询:
    电话:025-84217836

    邮箱:info@pocib.com
    POCIB 指导老师:
    电话:025-84217836-308

    邮箱:teacher@pocib.com
    周一至周五 09:00-17:30(法定假日除外)
  • 主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