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近日将我国2015年进出口预期增长目标从上年的7.5%下调至6%。这一看上去有些“保守”的目标背后,是我国进出口增速2014年显著放缓,已连续3年未完成预期增长目标。外贸增速放缓,符合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发展趋势,表明我国外贸发展进入一个增长动力重构和发展方式转换的新阶段。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有利于我国外贸在提质增效、优化结构等方面更进一步,使得我国外贸市场更加多元化,贸易方式更趋合理,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难看”数据里面的“闪光点”
日前公布的外贸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6.43万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增长2.3%。其中出口14.39万亿元,增长4.9%;进口12.04万亿元,下降0.6%。如按美元计价,2014年我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3.4%、6.1%和0.4%。
单纯从数据观察,无论是按人民币还是按美元计价,2014年我国进出口增速均远低于预期7.5%的增长目标,增速创5年来新低。其中,进口不升反降,数据显得“很难看!”但是,仔细分析,这“难看”的数据里其实蕴含着不少值得点赞的“闪光点”。
首先,中国外贸是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实现的新增长。国际上,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外部市场需求增长乏力;地缘政治和大国关系博弈等风险影响中国外贸;大宗商品“量增价跌”,拉低进口增速3.3个百分点左右。不过,大宗商品进口“量增价跌”,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进口效益和国际竞争力,也有利于促消费、惠民生。国内来看,中国经济进入“减速换挡”新常态,劳动力、土地、资源能源等要素成本上升,外贸传统竞争中的低成本比较优势不断削弱。
其次,尽管外贸增速低于预期,但仍然保持涨势,而且是在连续多年高位增长下实现的新增长,全年运行仍保持在合理区间。2014年5月以来,除11月由于较高基数导致出口增速较低以外,其余各月出口增速均高于7%,表明下半年出口总体保持稳定增长。从出口商品和出口贸易方式看,无明显异常波动项目,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以及机电产品均保持正常水平的稳定增长,一般贸易略好于加工贸易。
再次,中国外贸在提质增效、优化结构等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是对新兴市场进出口比重上升。2014年,对东盟、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占中国外贸比重比2013年提高0.8个百分点。外贸区域分布更加协调,中西部贸易增量20年来首次超过东部。二是一般贸易比重提升,贸易方式更趋合理。2014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总值占同期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为53.8%,较2013年提升1%,而同期加工贸易所占的比重仅为32.7%,与上年基本持平。三是民营企业占外贸主体的比重提升,外贸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2014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值占同期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为34.5%,提升1.2个百分点。而同期外商投资企业占比是46.1%,与2013年基本持平。四是贸易价格条件得到改善。2014年我国出口价格总体下跌0.7%,而进口价格则总体下跌3.3%。这意味着我国出口一定数量的商品可以换回更多的进口商品,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在上升。
此外,从全球范围来看,我国外贸增速依然明显高于世界主要经济体,继续保持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地位。预计全年出口占全球份额为12.2%左右,比2013年提高0.5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外贸的总体竞争力并没有下降。根据欧盟、美国、日本发布的统计数据,去年前10个月,美国进出口增长3.3%,日本下降1.4%,前9个月欧盟进出口增长仅1.1%。因此,对我国外贸增速下降不必过分忧虑。
“减速换挡”中孕育新动力
外贸数据连续3年低于预期,折射出的正是我国外贸开始“减速换挡”,进入转型攻坚期。处于调整转型期的中国外贸遭遇阵痛并不意外,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更为关键的是要顺势而为,转变发展思路,由过去的重速度和规模,转到重质量和效益,真正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简单的产品进出口向在全球整合产业链、布局产能转变。
中国政府在这方面早有应对。近年来,我国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并且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园区建设。“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已得到沿线近60个国家的积极回应,中国出资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和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也已建立,实质性建设的启动指日可待。“一带一路”沿线多为发展中国家,有巨大的潜在发展空间,并且沿线互联互通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无论是对于我国的出口企业、跨国公司,还是整个国家的外贸转型都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据测算,2014年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或地区进出口双边贸易值接近7万亿元,增长7%左右,为同期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1/4。其中,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增长超过了10%,进口增长约为1.5%左右。
与此同时,我国在双边和多边自贸区建设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到2014年底,我国自贸伙伴已达22个,约1/3的货物贸易实现了零关税。自上海自贸区开启以来,第三批自贸区也开始申报。在自贸区效应影响下,去年上海外贸进出口双双实现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2.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比全国进出口增速高出2.3个百分点,5年来首超全国增速。
在推动我国中高端商品走出国门参与全球竞争的同时,我国外贸由过去的“产品”输出更多地转向“产能”输出。政府鼓励企业完成“二次创业”,培育出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从而由产品交易商变为生产组织者,根据市场需求自行组织生产,提高研发设计能力,建立自主品牌,拓展利润空间。
中国外贸正在转型阵痛中孕育新的动力,转型之后的外贸新动力或许更为强劲。展望2015年,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在外贸领域,国家出台的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系列措施的政策效应将继续显现,通关改革的红利也将不断释放,中国外贸仍将保持稳定增长。